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bbin宝盈国际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结合bbin宝盈国际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海安市“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全市残疾人事业紧紧围绕“全面、高质量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统筹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安居、文体和无障碍等各项工作,残疾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残疾人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海安市“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各项指标任务全面完成。
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将全市1300多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每年为5100多名低保外无业重度残疾人和500多名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等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发放生活补贴1.2亿元,为5800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1015.8万元,为800多名低保家庭中重度残疾人发放重残补贴911.7万元。每年实施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300多例,为1300多名贫困精神残疾人免费提供二代抗精神病药。全面实施0-6岁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项目免费和7-14岁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项目补贴制度,每年为700多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免费进行辅助器具适配和家庭无障碍改造。
残疾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残疾人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展,通过开展就业失业情况调查、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活动,主动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十三五”期间,共对1250名残疾人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新增624名残疾人就业,扶持建立2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帮103名残疾人实现个体创业。残疾人服务设施稳步增长,建成区镇残疾人康复室14个、村(社区)康复站245个。改建公办民营残疾人托养机构1家,建立残疾人日间托养机构22个,为237名残疾人提供寄宿制或日间照料服务,并实现辅助性就业。为364名贫困重度残疾人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全国无障碍环境城市创建成功。
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全面普及,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残疾儿童享受12年制免费教育,并补贴住宿费和伙食费。五年来共对212名高中以上在校残疾学生发放专项补贴,对当年录取大中专以上残疾学生给予一次性资助。组织开展康教结合、送教上门等志愿活动,残疾人文体生活日趋丰富,先后举办30多场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开展残疾人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周,推进文化进社区。
残疾人组织建设架构不断完善。2018年召开了全市第六次残疾人代表大会,完成了市、区镇残联换届工作,bbin宝盈国际15名区镇街道残联专职理事长、15名残疾人专职委员经过选聘已全部定岗到位,村(社区)有残疾人协会和协理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基本建成。残疾人专门协会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反映残疾人心声、稳定残疾人群体、促进残疾人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扶残助残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全市各项残疾人事业经费投入达2.58亿元,比“十二五”时期投入增长了61%,财政投入大幅增长,残疾人事业不断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节日为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助残和宣传活动,真正让全社会了解bbin宝盈国际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状况,营造了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实施“五个一”部署全生命周期法律护残项目,健全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为残疾人群体兜底法治保障。实行阳光信访工作机制,畅通残疾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健全残疾人信访工作制度,规范信访接待程序,及时、妥善处理残疾群众来信来访。“十三五”期间,bbin宝盈国际共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400余人(件)次,没有发生1例残疾人集访事件。
“十三五”时期,bbin宝盈国际残疾人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与全市人民一道共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同时也必须看到,bbin宝盈国际残疾人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社会事业发展的突出短板;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残联系统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能力不能有效满足广大残疾人需求,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仍有很多需要改革和改进的地方。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解放思想,接续努力,不断破解。
(二)“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总目标,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残疾人事业领域的具体展开,是我们做好新时代残疾人工作的根本遵循。党中央对群团工作和群团改革的各项部署为新时期做好残疾人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省委“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残疾人工作的新目标,为推动残疾人事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指明了努力方向。海安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为残疾人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残疾人事业发展也面临着思想不够解放、重点不够聚焦、措施不够创新、落实不够有力、供给不够充分、发展不够平衡等问题和短板,制约着事业发展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进程,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实践导向、问题导向,打破制约事业发展的思想藩篱和障碍,学习先进,厘清差距,提高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高起点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海安市“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特征,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新发展格局,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和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残疾人事业发展正确方向,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把党的领导贯穿残疾人工作的各个方面,推动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残疾人保障和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残疾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残疾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弥补残疾人自身能力发展不足,解决好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坚持稳中求进。围绕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着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残疾人服务提供方式,织密筑牢残疾人生活保障安全网,推动残疾人事业基本制度安排更加定型,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残联改革和服务创新,强化法治建设,积极营造平等、参与、共享的残疾人融合发展环境,满足残疾人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让残疾人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
5.坚持系统观念。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用好体制机制显著优势,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整合资源、集成政策、优化服务,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统一协同高效、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与bbin宝盈国际“五个海安”、“五个强市”相匹配的现代化残疾人事业发展体系。全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包容、支持达到新的高度,残疾人物质生活更为宽裕,精神生活更为丰富,社会保障政策健全有力,基本公共服务精准有效,残疾人平等参与、融合发展权利充分体现,与全市人民一道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1.残疾人社会保障实现新提升。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生活水平显著提升,重度残疾人得到更好照护,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努力推动实现残疾人共同富裕。
2.残疾人就业创业取得新成果。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更加健全,就业规模和质量稳步提高,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残疾人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残疾人普遍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
3.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迈上新台阶。残疾人高水平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取得重要进展,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残疾人居住条件和宜居品质改善提升,残疾人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残疾人服务产业活力充分激发,助残服务更加普惠精准、高效便捷。
4.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达到新高度。残疾人事业法治建设更加健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环境更加友好,残疾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残联改革纵深推进,治理体系核治理能力渐趋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形成。
(四)重点项目
围绕打造“五个海安”、建设“五个强市”重大任务,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研究思考、明确思路举措,努力在优化保障、强化服务上下功夫,形成一批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发展项目。
1.构建精准化残疾人康复服务品牌。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水平,实施全类别残疾儿童康复工程,推进便捷、高效、群众满意的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模式,提升社区康复服务能力,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努力做到“应康尽康”“应康优康”。
2.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服务品牌。以服务对象精准化、服务机构专业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数据信息化为着力点,推动构建覆盖全域的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形成更高质量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格局,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构建现代化特殊教育发展品牌。制定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1-2025),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提高融合教育质量,形成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现代特殊教育体系。
4.构建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品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扩大社会参与等形式,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支撑为目标,开展居家托养服务,制定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规范,从而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并成为托养服务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
5.构建综合性“残疾人之家”服务品牌。推进“残疾人之家”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品质化运营,延伸服务半径、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融合基层各类助残服务,并纳入社区治理体系之中,打造基层残疾人服务“共同体”与残联工作的基层枢纽。
6.构建群众性文化体育服务品牌。突出“大健康、群众性”导向,以满足残疾人群体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挖掘培育残疾人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活动,打造高品质多元化、具有海安特色的残疾人群众性文体服务项目。
7.构建智能化信息服务品牌。推广“互联网+助残服务”新模式,加快“智慧残联”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全面推进助残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网上办理,推动“不见面审批”成为新时代海安残疾人工作的亮丽名片。
8.构建法治化权益维护品牌。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残疾人事业法治化水平。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救助服务。健全残疾人权益维护应急处置机制,实现“残疾人群众有所呼、权益维护有所应”。
专栏1:“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属性 |
1 |
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年均增速(%) |
10.5 |
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步 |
预期性 |
2 |
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人数 |
—— |
700人 |
预期性 |
3 |
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人数 |
—— |
1100人 |
预期性 |
4 |
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比例(%) |
100 |
100 |
约束性 |
5 |
残疾人托养服务人数 |
—— |
500人 |
预期性 |
6 |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 |
100 |
100% |
约束性 |
7 |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 |
100 |
100% |
约束性 |
8 |
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98 |
≥99 |
预期性 |
9 |
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98 |
≥99 |
预期性 |
10 |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 |
98 |
≥98 |
约束性 |
11 |
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 |
97 |
≥98 |
约束性 |
12 |
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 |
97 |
≥98 |
约束性 |
13 |
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数(户) |
—— |
300 |
约束性 |
三、“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织密扎牢残疾人生活保障网,建立健全更加广泛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继续实施过渡期内残疾人脱贫攻坚帮扶政策,建立防止残疾人返贫监测和政策兜底保障动态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残疾人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建立富民增收、产业扶持的长效机制,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重点地区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促进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
加大残疾人社会救助保障力度。落实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制度,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确保应纳尽纳。对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中的残疾人,根据实际需要给予必要的救助措施。强化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互补衔接,将符合条件的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对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的残疾人实施医疗救助。加大对困难残疾人临时救助力度,加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残疾人的救助安置,及时解决残疾人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困难。
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落实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城乡一体化。实施长期照护保险失能(失智)与残疾类别等级联合评定工作,加快推行“失能(失智)与残疾评定”一件事改革,保障残疾群体合法权益,减轻残疾人家庭照护负担。健全残疾人补贴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政策衔接,优化审批流程,强化残疾人救助信息共享,实现补贴资格认定申请事项“跨省通办”,确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高效发放。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优先安排公共租赁住房,提升残疾人居住品质。进一步落实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信息消费优惠、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免费进入公园和公共文化体育场所等福利政策。
建立多元化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完善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补贴政策,进一步巩固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险参保率。支持就业残疾人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对符合条件失业残疾人及时落实失业保险政策。鼓励残疾人和残疾人服务机构、盲人按摩机构等参加商业保险,支持各类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合残疾人的意外伤害、养老、医疗等商业保险产品、财产信托等服务。
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残疾人的保护和帮扶。在完善公共卫生立法和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案时,充分考虑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防护需求,最大限度保护残疾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残疾人集中场所和残疾人服务机构应急服务能力建设,建立社区结对帮扶制度,帮助残疾人更好应对突发灾害事故。开展残疾人应急科普读物宣传,引导残疾人增强自救互救能力。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系统排查残疾人工作领域各类风险隐患,着力构建覆盖全服务领域、全业务范畴的风险防控体系。
专栏2:残疾人社会保障重点项目
一、资金类 1.最低生活保障。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低收入家庭中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按照相关规定,可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2.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100%。 二、服务类 残疾人走访探视服务。区镇街道残联、残疾人协会对困难残疾人开展经常性走访探视,及时反映和解决问题。 |
(二)精准赋能残疾人及其家庭,建立健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体系
加大残疾人就业稳岗支持力度。健全残疾人就业保护、就业支持和就业服务制度,更好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权益。制定《江苏省残疾人高质量就业服务意见》,规范提升就业服务工作。推进残疾人就业激励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的有效衔接,制定完善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和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等政策文件,有效落实就业、培训等奖励补贴政策。落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管理相关政策,落实残疾人就业表彰制度。实行低保家庭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所获得的收入(含报酬和补贴)可不计入家庭收入政策。扶持盲人按摩行业发展,鼓励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盲人医疗按摩岗位,完善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能力评价体系,推动盲人按摩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促进残疾人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创业。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税费优惠、政府采购支持等扶持政策,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加强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日常管理,及时处置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用工过程中的违法违规现象,落实职能部门常态化监管职责,实施动态管理,确保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规范运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落实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补贴和超比例奖励办法,进一步调动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健全按比例就业年审和公示制度,对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且拒缴、少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用人单位,将其失信行为记入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常态化机制。支持兴办辅助性就业机构,鼓励适合残疾人的居家就业、平台就业等新业态形态发展,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推动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
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健全覆盖城乡各类残疾人的培训体系,帮助有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相应的职业素质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深化残疾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统工艺技能培训,培育bbin宝盈国际残疾人工匠和技能型人才。优化残健融合的职业技能竞赛模式,组织残疾人参加全国、省、南通市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坚持就业赋能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以“智志双扶”提升残疾人就业增收的内生动力。
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依托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专业组织和市场主体,完善覆盖城乡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为残疾人和用人单位提供全链条精准化服务。建立全市适合残疾人就业岗位库,积极推荐残疾人就业。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保障,加强“智慧残联”就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和跟踪反馈机制。通过“一人一策”精准服务,提升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质量。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
专栏3:残疾人就业服务重点项目
1.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项目。建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名制统计和年审申报制度,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通过多种用工形式招录(聘)残疾人,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模范带头作用。 2.农村残疾人就业基地建设项目。依托农村“双创”基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经营管理规范、具有一定规模的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带动残疾人稳定就业、生产增收。 3.盲人按摩提升项目。大力推进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就业。促进盲人保健按摩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4.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服务项目。每年高校应届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达70%以上,积极做好暂不就业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5.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推进项目。以“残疾人之家”品牌建设为基础,推进各类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发展。开发适合残疾人的项目和产品,将辅助性就业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6.残疾人公益性岗位项目。各村(社区)设立的乡村保洁员、水管员、护路员、农家书屋管理员、社区服务人员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 7.激励、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支持残疾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振兴传统工艺等项目,组织开展师带徒培训,培养残疾人工匠。 |
(三)着力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建立健全更加均等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
1.着力提供全周期专业化的康复服务
健全康复与预防联动机制。全面落实《海安市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实施办法》,积极实施《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海安建设实施方案》,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普遍预防与重点防控相结合,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建立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机制。落实相关部门管理职责,加强行业监管,建立健全新生儿疾病和未成年人残疾筛查、诊断及康复服务的信息共享机制,持续加强早期诊断和早期康复服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不断提升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能力。广泛宣传残疾预防健康知识,增强群众自我防护、自主康复意识,推动残疾预防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有效降低残疾发生率。
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协议管理机制,实现残疾儿童康复类别全覆盖。着力推动康教一体化康复服务,强化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教育或医疗资质管理,完善残疾儿童康复绩效评价办法,培育一批专业性强、服务水平高的示范性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强化大龄肢体(脑瘫)残疾和孤独症儿童少年康复服务。
推进社区康复服务规范管理。统筹整合各类医疗卫生、养老、康复和托养等资源,推动康复服务向各类助残服务机构和平台延伸。健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转介效率。夯实社区康复基础,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丰富残疾人个性化服务内容,实现有需求的残疾人应签尽签。
优化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健全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网络,开展“互联网+辅具适配”服务,支持医疗、养老机构和残疾人服务机构开展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实现辅具服务多点、多形式覆盖。根据残疾人群体需求,对基本型辅助器具目录实施动态调整。探索推进更加精准的辅助器具实物配发和货币补贴制度。
加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考试和继续教育制度,将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教师和医护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分别纳入教育、卫生系统职称评聘体系,加强职业道德和能力业绩的评价。制定康复人才培训规划,完善康复从业人员培训核心课程,构建全员培训和合格上岗机制。建立健全各类康复专业人才培训实践基地,推行跟班学习培训模式,发挥技术示范和传帮带作用。强化康复学科专业建设,深化专业医疗机构、特殊教育院校与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的交流合作。
专栏4:残疾人健康和康复服务重点项目
1.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提升项目。建立残疾儿童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早期康复服务体系。优化人工耳蜗救助流程。提升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水平。 2.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项目。进一步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信息化水平,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常态化、便捷化、多层次、高质量的辅助器具适配和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 3.康复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加强康复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残疾人康复专业技术人才规范化培训。将康复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村医等培训内容。 |
2.着力提供广受益多元化的托养服务
加强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以寄宿制托养服务为依托、区镇街道、服务机构日间照料为主体、居家托养服务为基础的托养服务体系,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护、日间照料、居家服务、邻里照护等多种形式社会化托养服务,对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中的残疾人托养服务强化有力保障。
提升残疾人托养服务供给能力。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加大财政对残疾人托养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残疾人托养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补贴范围。改善残疾人托养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公共服务机构提供残疾人托养服务的能力。鼓励支持养老、医疗机构承接残疾人托养服务,制定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加强对民间投资兴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增加残疾人托养服务资源,扩大服务供给。做好残疾人托养和失能老人照护标准及服务的衔接,完善普惠型养老服务机构服务功能,鼓励接收无法互相照顾的老年人和成年残疾子女共同入住。
规范残疾人托养服务管理。制定《海安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内容及服务标准》,实行残疾人托养服务动态监督管理,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强化分类管理,公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民间资本按照经营目的,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由相关部门依法登记。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激励机制,健全托养机构评先评优、资金补助制度,完善相关评价和政策标准。加强托养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完善入职奖补激励政策,定期对托养管理和服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3.着力提供全覆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健全残疾人教育体系。巩固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医教、康教结合的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有效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确保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有能力的残疾青年都能接受适宜的职业教育。依托各类教育资源,做好残疾人继续教育、学历培训。
加大融合教育力度。开展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需求评估,实现“一人一案”入学安置和教育教学,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创新残疾人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将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提升有机结合,建立多样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拓展职业教育内涵,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增强残疾人教育支持保障能力。完善残疾人就学保障政策,全面落实残疾学生从学前到大学全过程免费教育。落实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按当地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8倍以上拨付政策,落实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优先享受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营利性特殊教育机构,或依托“残疾人之家”、康复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申办特殊教育办学点,达到合格办学条件和标准的,其接纳的适龄残疾儿童纳入中小学学籍管理。加大国家通用手语和盲文推广力度。
专栏5:残疾人教育重点项目
1.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项目。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需求进行摸底排查和规范评估,给予科学的教育安置。完善送教(康)上门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送教(康)上门经费与支持保障政策。 2.残疾幼儿学前康复教育发展项目。鼓励普通幼儿园招收残疾幼儿,落实残疾幼儿学前教育免费政策。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开展学前康复教育。 3.残疾人职业教育提升计划。鼓励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开设1至2个适合残疾人的职业教育专业,提升办学层次。 |
4.着力提供多层次特色化的文体服务
提升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立并完善以区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为依托,以残疾人文化服务设施为补充的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面提升图书馆、博物馆、公园、旅游景区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便利服务水平。完善残疾人文化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打造残疾人全民阅读品牌,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数字文化服务。发挥主流媒体的主阵地作用,综合利用各类媒体资源,以多种传播方式和丰富多彩的载体传播主流思想舆论,形成立体化残疾人事业宣传格局。
推动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发展和扶持残疾人特殊文化艺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补贴、资助等形式,支持文化机构创作、发行残疾人题材的广播剧、影视剧、戏剧等文化艺术产品,扶持残疾人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生产。进一步推动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以基地为支点完善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促进残疾人文化创意产品的转化和推广。
推进残疾人健身体育工作。加强残疾人康复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残疾人自强健身工程”“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推进社区残疾人健身体育和重度残疾人居家康复体育服务。巩固bbin宝盈国际残疾人竞技体育既有优势领域,优化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合理配置运动队规模及结构,提升残疾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加强残疾人运动队的教育、训练和管理,做好参加各类重大体育赛事训练和准备工作。
专栏6: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重点项目
1.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鼓励残疾人参加“残疾人文化周”“文化助残公益行动”等公共文化活动,帮助有需求的残疾人开展“五一个”文化服务(读一本书、看一次电影、游一次园、参观一次展览、参加一次文化活动)。 2.残疾人文化服务项目。为盲人提供盲文读物、有声读物、大字读物、数字阅读、无障碍电影电视版本。鼓励并推进电影院线、有限电视提供无障碍影视服务。推动电视台开播通用手语栏目。 3.残疾人健身体育活动。每年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不少于5项次,举办单项残疾人体育比赛不少于1次。鼓励区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 |
5.着力提供全方位法治化的权益保障
强化残疾人权益法治保障。全面落实残疾人就业、残疾人保障等方面的法规制度,提高bbin宝盈国际残疾人事业法治保障水平。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江苏省残疾人保障条例》《海安市残疾人保障规定》贯彻落实情况调研和督查,推动建立残疾人权益保障监督机制。制定全市残联系统“八五”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营造残疾人事业发展良好法治环境。支持bbin宝盈国际的残疾人代表、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履职尽责。
加大残疾人法律救助力度。健全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网络,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精准化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规范救助运行工作机制,扩大残疾人法律救助覆盖面,拓展残疾人法律服务工作领域和服务内容,着力解决残疾人普遍性、群体性的利益诉求。拓宽残疾人诉求反映渠道,充分发挥网络信访平台作用,确保残疾人信访事项办理及时高效。
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支持、全民行动的工作机制,遵循实用、易行、广泛受益的原则,满足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的无障碍需要。实施《海安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健康城市、智慧城市等创建工作相衔接,并与城市更新、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同步实施。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宣传力度,增强公众无障碍意识,动员社会和残疾人广泛参与无障碍督导促进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信息无障碍技术和产品研发。继续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对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开展智能化升级。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使用通畅。
专栏7:无障碍重点项目
一、无障碍设施 1.道路交通无障碍。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配备无障碍设施,完善无障碍服务功能。公共场所、公共停车场和大型居住区的停车场设置并标明无障碍停车位。公共交通工具逐步配备无障碍设备。加强无障碍设施与道路无障碍设施连接点衔接。 2.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主要商业区、公共服务设施和残疾人服务设施、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加快推进无障碍改造。 3.社区和家庭无障碍。居住建筑、居住小区建设无障碍设施。为低收入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二、信息无障碍 互联网信息无障碍。加快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服务平台信息无障碍建设。推动与残疾人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APP)的无障碍改造。 三、无障碍服务 鼓励政务服务大厅和公共服务场所为残疾人提供字幕、手语、语音等服务。 |
(四)扎实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更加规范更加多元的发展支持体系
提升残疾人组织建设水平。持续深化残联组织改革,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残疾人组织体系。适应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加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建立网格化服务机制。增强残疾人专门协会功能,切实发挥代表、服务、维权、监督作用。加强残疾人事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专兼挂”等多种方式,增强残联组织工作力量。重视残疾人干部、青年干部、基层干部培养选拔,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残联干部队伍。加强各级残联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教育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自觉践行好干部标准,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加强残疾人服务机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准入、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强助残社会组织的引导、孵化和培育,支持助残志愿者队伍成长,重点培育示范性助残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
加快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加快 “智慧残联”信息系统建设,开发智能化、网联化应用,发挥“互联网+助残服务”作用,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围绕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加强与教育、公安、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常态化开展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深化助残服务“放管服”改革,推进残疾人证新办、换领、迁移、挂失补办、注销、残疾类别等级变更,以及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跨省通办”,提高残疾人服务事项效能。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确保可控可靠。
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残疾人事业社会宣传,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残疾人观,教育引导广大残疾人积极投身“五个海安”“五个强市”建设。完善社会助残服务机制,采取党建引领助残、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广泛开展助残项目,形成党建引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组织全市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活动,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弘扬社会各界扶残助残新风尚。
加强残疾人事业理论研究和创新能力建设。围绕残疾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理论研讨和政策咨询工作,提高残疾人工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持续开展残疾人事业创新创优项目培育,积极争创在全省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服务项目。
增强基层为残疾人服务能力。实施残疾人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建设市、乡、村三级联动互补的基层残疾人服务网络。市残联开展残疾人需求评估,加强服务资源统筹。推进“残疾人之家”由区镇街道全覆盖向有需求的村(社区)延伸,开展常态化服务。开展“残疾人之家”提升行动,根据残疾人需求开展日间照料、社区康复、辅助性就业、社会工作等综合服务。
四、“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残疾人事业纳入政府规划体系
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发挥牵头作用,一以贯之落实群团改革要求,进一步加强与党政部门的沟通,统筹协调解决残疾人事业发展重大事项。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切实履行残疾人工作职责,将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指标纳入部门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统筹安排实施,强化工作合力,切实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事。
(二)强化经费保障,建立稳定增长的多元投入格局
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经费保障力度,根据支出责任合理安排经费,并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依法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不折不扣落实税费政策。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根据残疾人体育发展需求,体育彩票公益金合理安排经费用于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加强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募款捐助能力,不断扩大助残服务覆盖面。注重政策引导,鼓励bbin宝盈国际社会资金参与残疾人事业,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残疾人事业多元投入格局。加强残疾人事业经费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
(三)扩大有效供给,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
提升残疾人服务能力,聚焦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薄弱环节,强化公共资源投入保障,完善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创新设施运行和服务供给机制,对已建设的康复、托养、“残疾人之家”等服务设施,通过公办民营、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设施运行,有效发挥设施作用。进一步加强政府购买助残服务力度,对助残产业在用地、用房、人才培育和引进等方面给予优待扶持,不断提升残疾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
(四)开展监测评估,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
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及相关部门要加强规划实施动态监测和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解决执行中的问题。各区镇街道、各有关部门每年向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报告规划执行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及时公开有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将在“十四五”中期、期末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绩效评估和信息公开。
抄 送:市委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
公室,市法院、检察院,市人武部,市各人民团体。
bbin宝盈国际办公室 2022年5月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