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指导、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办的2025工业经济年度会议在海安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bbin宝盈国际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围绕“创新引领,数字智能,绿色低碳: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主题,总结成绩、发现问题、把握当下、展望未来,共同探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路径,促进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与创新。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原名誉会长顾秀莲,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中科院原副院长、科技部原副部长、季华实验室理事长、主任曹健林等出席会议。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熊梦主持会议。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季红星,海安市委书记谭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名誉会长卢忠平参加会议。
谭真在致辞中表示,工业经济年度会议不仅为地方政府、高校院所和企业搭建了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更有力推动了各行各业技术创新与应用,促进地方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海安是长三角北翼经济增速最快、发展质态最优、创新氛围最浓的地区之一,一二三产齐头并进,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等创新主体众多,拥有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渥土壤和条件。他分享了当前海安正在精心绘就的“五张蓝图”,即从“春暖花开”到“春意盎然”的产业蓝图,从“星星之火”到“星光璀璨”的创新蓝图,从“生态优先”到“生态文明”的绿色蓝图,从“跨江融合”到“跨向全球”的开放蓝图,以及从“独辟蹊径”到“独一无二”的服务蓝图。这“五张蓝图”既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海安目标、海安路径,也是广大企业家投资创业的海安机会、海安舞台。
顾秀莲在致辞中指出,2025年是决胜“十四五”规划、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之年。要深刻把握党中央战略意图,在百年变局中勇担使命。一是要坚持创新引领,筑牢产业升级根基。二是要深化绿色转型,构建可持续发展格局。三是要强化数字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四是要深化开放合作,增强国际竞争能级。五是要激发民企活力,壮大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李毅中以《把握现状、问题导向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走深向实做优》为题作主旨报告。李毅中表示,发展数字经济包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他提出,贯彻落实国家、部门及地方的规划、指导意见、行动方案等,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强劲推动力。
曹健林以《破除迷信,大胆创新,走好中国特色的技术与产业发展道路》为主题作主旨报告。他提出,进一步分析高端装备涉及到的技术队伍,依照其主要工作内容,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用装备的队伍、造装备的队伍以及关键基础技术研发队伍。要发展好自己的高端装备产业,必须有三支队伍的长期、稳定、密切合作,而要做到是非常不容易的。他表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总体来讲是“由浅入深”“步步推进”“迭代发展”,有历史的必然性,但不能局限于此,尤其是当我们已建立了一些局部优势的时候,要敢于提“中国的解决方案”。
现场,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绿色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核心方向,卡奥斯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先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双良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依次作主题演讲。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对中国工经联打造工业经济高端智库的要求,进一步发挥中国工经联作为全国工业行业协会联合组织的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跨国际汇聚产业和专家等各类资源的独特优势,以及连接政府和市场各类主体的桥梁、纽带和平台作用,更好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建设制造强国,会议期间,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宣布成立“专家咨询主席团”。
工业经济年度会议是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办的大型工业经济年度综合性会议,2018年首次召开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历届大会紧贴产业发展实际,总结工业经济成绩;为产业领域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营造产业融合发展新生态;通过政、产、学、研、用交流机制,实现政策宣贯、资源共享、产业融通发展目标,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海安作为工业强市,在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方面的实践为全国提供了重要借鉴。海安拥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全国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bbin宝盈国际规上工业涉及27个;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bbin宝盈国际涉及30个。全市现有百亿级企业3家、亿元企业409家,规上工业企业近1400家,一个以高端纺织、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两高三新、五群十链”县域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海安焕发着充沛的创新活力。每年实施科技合作项目300多个。累计培育高企633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产研院、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在海安设立产业研究院12家。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5家,建有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31家。海安快速发展绿色产业。作为苏中苏北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南通唯一获得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的县市(区),海安持续开展纺织、印染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强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培育,打造了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海安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鑫缘集团、天楹集团分别斩获“中国工业大奖”和“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全市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海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海安市工业经济联合会成立以来,在聚焦中心、精准定位、创新服务、助推发展等方面不断探索尝试,持续开展“亲商助企”大走访活动,与企业建立畅通的联系沟通机制,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企业,促进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