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入题,明确了3个方面20多项重点改革举措,每一项部署都需要我们扛起实干的重锤钉钉子。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深水区和“中流”地带,显露出来的都是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挑战越是艰巨、问题越是尖锐,越是要发扬“到中流击水”的精气神,风雨兼程、破浪前行,奋力勾勒出美丽海安的生态蓝图。
勤喝理论“墨水”,争当生态文明建设典范。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五个重大关系。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海安生态环境局坚持把良好自然生态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亮丽底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开展红橙青绿“四色”理想信念专题教育,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局负责人带队走进各区镇开展党员冬训,普惠1500人次。制定普法宣传工作方案,依托“6·5世界环境日”“低碳日”等主题日排定25场次年度宣传培训计划,变企业“找政策、找服务”为政府“送政策、送服务”,实现理想信念有深度、有高度。高站位谋划部署,高标准组织推进,换来的是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去年,海安被授予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称号。
常沾一线“泥水”,防治监管结合展现“海安担当”。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推动绿色发展离不开监管并治。一手抓规范,加强全过程监管。要实现生态环境根本性好转,必须抓好制度执行,狠抓整改落实,以务实有效的举措迎接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紧盯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继续做好问题“回头看”工作,坚决防止死灰复燃。着力提升执法质效,既有“重拳出击”对环境违法行为坚决说不,又有“主动邀约”企业体检,帮助企业防范化解环境违法风险。一手抓治理,激发生态保护修复的内生动力。立足海安实际、聚焦群众需求,高标准推进污染防治攻坚。针对海安水环境质量提升的难点,我们与如东生态环境局党总支推进“双城联动”,全面健全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机制,促进跨界河流水质有效提升;针对海安大气治理的痛点,与市纪委监委持续共建,组建“清风护绿海”联合服务攻坚队,以专项监督为有力抓手,开展专项整治,推动服务企业走深走实。今日之海安,以蓝天为幕,再现云淡风轻的盛景;以碧水为脉,勾勒清泓环绕的灵秀画卷;以绿道为轴,串联起城市的生态脉络……
多留实干“汗水”,点燃高质量发展“绿色引擎”。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在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上,海安彰显出大作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所有区镇规划环评全覆盖,严格项目预审、总量平衡等环节审核把关,会同相关部门联合修订项目预审方法,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推进常安纺织产业园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工作,对标南通市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指标要求,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开展开发区纺织印染行业整治提升行动,对43家企业进行全面深入体检。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制定《海安市排污总量指标储备库管理办法(试行)》,推动总量资源在区镇之间有序流动,着力解决区域储备不均衡的问题。已累计核算入库减排项目233个,储备工业源总量指标2254吨,为全市项目审批提供总量支持。为31个省、市重大项目建档立卡,实施点对点挂钩服务,确保项目合法合规快建设、快投产。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依托海安“禽蛋之乡”“茧丝绸之乡”等优势资源,深挖“两山”文化内涵,牵头研究制定创新实践方案,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积极争创“两山”创新实践基地。
百尺竿头,乘势而上,迈步从头越。生态文明的新画卷已徐徐展开,需要各方凝心聚力,以系统性、协调性思维,“中流击水”,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